健康的定義:
是一種身體、心理、社會、的安寧狀態,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現象而已。
根據全方位理論的看法,對健康的認定較為明確。然而,傳統醫藥可能因為其發展過於非人性化及技術導向之故只針對身體來考量,所以就把沒有生病視為健康。進一步說,這一定義當然可解釋為對沒有任何症狀時就可直覺地認為是健康,但是在現代醫學的高度專業範疇裡對大部份的醫生們來說就很難認同疾病只被挶限在他們所學習到與醫治的範圍這樣狹窄的診療症狀內。
在傳統醫學有這麼一種趨勢,目前名義上多少有在教導醫學院學生去接受全方位理論對健康定義。甚至像這麼有名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把健康定位在完完全全的生理、心理和良好社會觀上,而不是只有沒生病或身體不舒服上。它整合了心理、生理的功能和個人情緒方面,如此我們會直覺地認為是健康的才算是健康。
古代的中國醫生們看病時,痊癒時才收費,看不好則不收費。這樣醫生仍扮演了社會和經濟的角色,醫生們保證他們的醫術是以健康為出發點而不是以疾病角度來看病。在同時期對抗療法的醫生們就常把醫藥視為只用在阻止危險狀況產生而沒有在預防基礎上做任何對健康加以呵護。
身、心、靈合諧的功能無礙才算健康,也就是能自由自在去完成每日生活上的一些活動,如能自主的工作和玩樂,能與他人應對與社交無羈,甚至於能接受宗教壓制性的束縛。以全方位理論而言,在我們之中任何防礙我們履行與生俱來獨立自主思考和意志的行為均視為生病。
這樣定義的推論就是所謂疾病乃身體整合功能失調時。因此所禪述的不僅僅在生理面而且在心理和情緒面上。傳統醫學已漸漸認為心理和生理層面的關連性,也接受了疾病發生時牽涉到形形色色精神上的問題、如腸胃問題、心臟症狀,甚至於肌肉與骨骼不能協調的問題。同樣地,現在對生理的疾病也常伴隨著一些心理症狀,這些症狀也必需加以治療。很不幸地,雖然對心理與生理之關連性有所注意,但傳統醫學仍然繼續以對抗療法的原理來醫治病人,去抑制病人的症狀或推斷心理原因或兩者皆採用。
我們應該知道生病不單單只是生理因素所造成的個人病痛(除了大外傷外)一定有內在因素,一些易於生病的狀況,這些就是導至我們生病的原因。根據全方位理論看法,所謂易於生病並不能完完全全只界定在生理的名詞上,它反應了我們內心的最深處,在那兒非生理因素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全方位理論原則主要包括了順勢療法其目的在維護健康並冀望降低因此易於生病而造成疾病的影響。同樣地傳統醫學也認為預防醫學必需加以推動,但到目前僅僅是一理想目標而已,其努力之方向乃受限於傳統務實為導向的理論。
- Feb 13 Mon 2012 23:59
”健康的定義 ”?
close
貼文軟體網路商店開發健亨雲端資訊科技部落格自動回應軟體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